波兰
波兰 Poland | |
---|---|
![]() | |
基本数据 | |
全称 | 波兰帝国 |
首都 | 众多(普洛克、波兹南、克拉科夫、华沙) |
地理位置 | 欧洲 |
名称 | 波兰 |
人口 | 约3860万(2016年) |
领土面积 | 估计31.26万平方公里 |
高级数据 | |
可选领袖 | 雅德维加 |
特色单位 | 翼骑兵 |
文明特性 |
贵族民主制, 立陶宛联邦 在友好领土内完成营地或堡垒后对相邻单元格施放文化炸弹。当前政体的一个军事政策槽位将转换为一个通配符槽位。 |
波兰(Poland)是《文明VI》中的一个可选文明。
可选领袖
雅德维加 - 圣人文明特性
特色单位
特色建筑
默认城市
- 克拉科夫
- 华沙
- 普洛克
- 塔尔努夫
- 卡利什
- 莱格尼察
- 什切青
- 松奇
- 彼得库夫特雷布纳尔斯基
- 卡托维兹
- 伊诺弗罗茨瓦夫
- 格沃古夫
- 弗罗茨瓦夫
- 琴斯托霍瓦
- 扎莫希奇
- 拉齐布日
- 希维德尼察
- 拉多姆斯科
- 科宁
- 斯武普斯克
- 瓦乌布日赫
- 斯塔洛瓦沃拉
- 利沃夫
- 波兹南
- 格丹斯克
- 彼得哥什
- 卢布林
- 拉敦
- 罗兹
- 格涅兹诺
历史资料
古代波兰
波兰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定居。逻马帝国时期,波兰是帝国东部边陲。
公元966年,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接受天主教为国教,建立皮亚斯特王朝。
1025年,(勇敢者)博莱斯瓦夫一世加冕为波兰国王。其后波兰成立世界上最早的议会之一。
1138年,王朝分裂。这期间邀请一些条顿骑士团保卫北方。
14世纪,卡西米尔三世重新统一波兰,进行改革,在首都克拉科夫创办雅盖隆大学,欢迎德意志人、犹太人移民到波兰。
波兰立陶宛联邦(第一共和国)
波兰的黄金岁月是在16世纪时,当时波兰与立陶宛合并组成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欧洲的一个大国。
1683年,波兰国王率骑兵击退了进攻奥地利的土耳其军队,保护了欧洲的完整,史称维也纳之战。波兰政权是半联邦半贵族式共和,史称第一共和国,首都也迁往华沙。在之后的一个世纪中,贵族势力的增强与内部动乱削弱了国家的总体实力,导致了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俄逻斯帝国、普鲁士王国以及奥地利对波兰的瓜分波兰|三次瓜分。1795年,波兰亡国。
第二共和国
19世纪,拿破仑一世战败后,波兰的大部分领土属于俄逻斯帝国沙皇的疆土,但在俄逻斯帝国发生十月革命后,波兰于1918年11月取得独立,成立了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国。
从1918年到二战前的1938年,波兰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农业产品占60%以上,工业生产的产值只占营业生产总值的32%,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1938年,工业总产值仅及1913年的98%,若按人口平均计算,工业产量仅为英,法,德,意的五分之一;而农业几乎没有什麽发展,以波兰的主要量食作物为例,1938年产量仅略微超过1909年到1913年的生产水平;交通业也很落后,每万人平均拥有铁路里程仅为5.25公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期间
在战前的1938年,波兰曾在德国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期间取得了今斯洛伐克北部少量领土,然而第二共和国只能一直持续到1939年,和平时间不到二十年,再遭劫难。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波兰的领土被纳粹德国从西面入侵和1939年9月17日苏联则是从东方侵入,9月17日苏联红军和德国国防军在布列斯特会师,9月25日苏德两军举行联合阅兵式,标志两国对波兰的瓜分占领。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纳粹占领了波兰全境。1944年夏,苏联军队攻入波兰。7月22日,在卢布林成立了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PKWN)。年底,改组为临时政府,立即得到苏联承认。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协议,波兰于1945年6月28日组成以卢布林政府为基础的新政府。波兰有600万人口在二战中丧生,70%的工厂和1/3的耕地被毁,华沙成为一片瓦砾。
人民共和国
1948年,波兰统一工人党成立,1952年,改国名为波兰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在冷战期间,波兰一直在内外政策上追随苏联。实行一党专政的共产党独裁统治,对内消灭异己,对外成为苏联的工具,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缺乏民主。波兰人民在团结工会的领导下,不断反对共产党的独裁统治,波兰成为东欧追求民主自由的希望。
1956年,发生波兹南事件,1970年和1980年也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罢工事件。
第三共和国
1980年代波兰的工人在动乱中形成了东欧第一个独立的工会——团结工会。工会逐渐取代波兰统一工人党,成为一股强大的反对派政治势力。
1989年6月4日,波兰四十年来举行部分议席的民主选举,在选举的议席中,团结工会取得99%议席。8月24日,团结工会顾问马佐维耶茨基出任总理,成为四十年来首位非工人党出身的总理。
1989年12月29日,波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宪法中关于波兰统一工人党在国家中居领导地位的条款,成为前华沙条约成员国中第一批摆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同时也成为欧洲脱离苏联独立、结束共产党专政风潮的先驱。
1990年1月16日,波兰政府通过政党法草案,为多党制奠定了基础。至此,执政45年的波兰统一工人党失去了议会的绝对控制权和政府的领导权,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史称第三共和国。同年底,华里沙成为首位民选的波兰总统。
1999年,波兰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3年6月波兰举行全民公抉,抉定加入欧洲联盟。
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在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1]